分享一些优质的文章
如何从加密市场获取财富,wintermute联创给个人投资者的建议。这篇文章是很有价值的。
稳定币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去中心化,就必须要采用去中心化的lst作为底层质押资产,而中心化交易所的lst将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包括相对中心化的lsd协议也是如此,只要有中心化交易所的lst,这种稳定币协议文莱都存在隐忧。我看到cbETH可以再gho中mint gho,这也许是未来gho的隐忧。
SEC的执法方法是起诉,把对证券的判定标准扔给法院来决定,双方可以在法庭上交锋,我想这一系列SEC的诉讼都将会是旷日持久的。行业的发展不会因为这些诉讼而停止。
苹果的混合现实产品apple vision pro,这是革命性的产品形态,用瞳孔和手指来操控界面,向元宇宙更进一步。只有软硬件一体才能够构建出强大的生态系统,也许苹果会是第一家达到10万亿美金的公司。
推特正在和ai进行集成,人们可以输入prompt,然后自动生成内容,这将极大加速aigc时代的到来。
Sam Altman 与投资者一起为加密人寿保险初创公司融资 1900 万美元。该公司表示,Meanwhile 人寿保险单的主要优势包括:
• 一种深思熟虑的代际财富转移方法。通过锁定今天的税基,将财富传给下一代,而不会将巨大的税负转嫁给下一代。
• 保值保单。凭借有保证的增长、有保证的死亡抚恤金和有保证的退保价值,同时可以成为长期规划和继承的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 随时获取保单的价值。通过免税、低息贷款和免税部分提款利用政策的流动性。
在首次推出后,Meanwhile 计划打造一整套以加密货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例如以 BTC 计价的私人信贷基金和以 BTC 计价的定期寿险和意外死亡险。
评论:基于BTC来做人寿保险产品是让人非常吃惊的做法。
a16z:定义元宇宙的 7 个基本要素,实现一个“真正的”虚拟世界——一个开放与封闭的虚拟世界——需要七个基本要素作为达到这种追求状态的内在条件。既开放又封闭,这是最强大的竞争力的体现,不管是开放还是封闭,最后都是服务于打造强大的竞争力这个目标的。在七个要素中,最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去中心化,当你有了去中心化之后,后面的要素都是可以构建的,或者说是在一个去中心化系统之上自然涌现的。
学习采用思维模型的思维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将会更具有深度,让我们理解的更加深入,更能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不至于陷入到死也想不明白的状况中。这是受到芒格的启发以及这么些年自己的切身体会。
作为一个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投资人,我们吃饭的本领是什么?是我们自身的修为和对投资这件事情的认知。
Arbitrum定序器出现短暂故障致链上交易处理停止数小时,现已部署修复程序,这是中心化sequenser会大概率遇到的情形。
6 月 8 日,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表示,目前 Coinbase 照常运行。Coinbase 不存在客户挤兑的风险。质押服务占净收入的 3%,Coinbase 不会放弃这项业务。但是客户很明显会担心这个业务的合规性,从而转向去中心化的质押协议。
The Sandbox联创:不认同SEC将SAND归类为证券的决定,The Sandbox不会直接受到诉讼。随着越来越多的监管行动,项目方在制定代币经济学的时候肯定会顾虑被定义为证券的合规风险,所以未来应该很多项目都不敢把代币经济学设计成分红性质的。
SEC前高级出庭律师:Binance和Coinbase与SEC诉讼中的法律费用或都高达1亿美元。不知道SEC在这个过程中的法律费用是否也是天文数字?高昂的法律费用会让双方都倾向于和解,而不是对簿公堂。
耶伦:应加强加密货币监管,并将与国会合作推动通过更多立法。加密货币是天然和现有货币体系产生冲突的,因为其去中心化。但是现在的监管方向貌似并不是这个逻辑,走的是投资者保护的逻辑。也就是说是不是证券的划定问题,要不要归口sec监管的问题,要不要按照证券的方式来监管的问题。反而认为比特币不是证券,但是其实比特币才是最“反动”的。
在 2019 年到 2023 年 4 月期间,Binance.US 背后的实体 BAM Trading Services 已获得 4.1 亿美元的收入,产生了 2.25 亿美元的利润。这个利润率水平不比毒品更加高么。
Polygon zkEVM主网Beta版将于6月8日进行更新,期间或暂时影响交易提交。持续关注polygon zkevm的发展。
我已经不想再去探讨它可能对电影产业带来什么影响了。我感到的是科技翻篇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初代的vision pro,未来的迭代将会是持续的,很难想象这个产品将会对世界产生多大的影响。元宇宙时代正在到来。
在五年前预测中国未来五年出生人口雪崩,这才是真正的高价值信息。其中的数学其实非常简单,人口并不是经济数据,同比环比忽上忽下的,它是基于过往的人口结构所决定的,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边际影响因素非常少,也不是占据主要权重的,所以其实是非常好预测的,但是这种“常识”往往会被很多人忽略,因为人们往往还沉浸在“中国人口负担重”的易得性偏见之中。
专访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我所得到的所有讯息都是改革开放将会继续
古沛勤:我认为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挑战:消费者对于花掉他们的积蓄持谨慎态度;企业仍然在寻找和厘清将钱投资在哪里更加明智。
无论是从中国领导人的发言,还是此行和中国各界人士的亲身交流,我们得到的所有讯息都是:改革开放将会继续。实际上,或许也不存在别的选项。如果中国经济想要持续增长,就必须继续发展出口,继续吸引外国投资。没有任何经济体可以在封闭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东南亚似乎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围绕中国的经济生态系统。
不知道你们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否有所了解,但总之,一些中国公司把部分生产线迁往海外,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比如,部分生产线可能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印尼,但最终的组装环节仍然会回到中国。这是效率的体现,是一个运转良好的经济体正常的运作方式。
市场用“看不见的手”分配资本到最能充分利用它的地方,这是好事。不过,将部分生产环节外移之后,还需要在中国国内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为年轻人而创造。我认为,这一天会到来的。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介入,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过渡阶段。人类历史上总是会出现这样的过渡时期:比如在上世纪20年代,在伦敦,一度出现大量的马匹过剩,因为(蒸汽革命导致)人们不再使用马匹。汽车出现以后,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并为此重新进行职业培训。
古沛勤:美国在新兴领域的紧张的确令我感到担忧。我曾经在华盛顿的英国驻美大使馆工作过4年,在那里研究美国政治。在我看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情绪化的国家。
正如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前不久在演讲中所指出的,人类历史过往的2000多年里,中国在其中的20个世纪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将重新回到那个位置上,而美国需要接受这一结局。但这对于“年轻的美国”来说,在情感上是难以接受的。
那里的人们已习惯认为自己是全球第一的国家,并且永远都会是这样。他们认为美国是特别的、优越的。这样的情绪甚至也渗透到了英国政治之中,尤其是和美国关系亲近的英国右派政客。
古沛勤:我认为这不是件好事。这样的政策只会让所有人变得更穷,让我们对彼此的世界越来越不理解。长此以往,所有人都会蒙受损失。
在我看来,美国人常常会把“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和“国家优越感”(national superiority)混为一谈。很多时候,他们自称是为了“国家安全”而做某件事,但实际上为的只是要维持国家优势。
举个例子。一位非常高层的英国官员在退休前曾经向我抱怨,他对美国在华为问题上对英国施加的压力感到十分愤怒。我们(指英国政府)原本和华为之间达成了协议,允许华为参与英国的电信网络建设,只要华为满足特定的安全标准。但后来,美国的压力介入了进来,在英国政府内阁和议会成员层面都分别施加了影响,最终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放弃了。
而这一结果导致英国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的进程被延误了2年时间,还多付出了180亿英镑的成本。英国和华为各自都蒙受了损失。
这一结果并不是关于国家安全,而是出于美国想要维持其国家优势。我认为美国需要的是一些“真正的领导者”,告诉人们要需冷静下来,并且接受和平共存的可能,而不是非黑即白、你死我活。
美国式的思维,对很多事情喜欢做二元划分,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善就是恶。美国人对待“恶”的处理方式,也常常是要穿过一整个大洋去消灭对方。
而我倾向认为,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我们都懂得生活更像是一幅水墨画,黑与白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的色调。
我认为拜登总统和他的许多顾问也懂得这个道理。问题在于美国国会。国会政客们在竞争中为了倾轧对方,说出越来越鹰派的言论。在英国政治中也可以窥见同样的现象:过去,要想在英国保守党中立足,你就必须赞成死刑;再后来,则是必须要支持脱欧;而现在,要证明你是强硬派,就必须在中国问题上说一些很鹰派的话。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趋势。
存款利率的持续集体下调,本质上就是想让人们把钱拿出来花掉,而不是存在银行里面吃利息。但这种方式所产生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只要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改变,人们是不会轻易花掉自己手上的资金的。